竞博体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媒体人逐渐意识到科技在新闻传播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电子阅读,微博、电视节目等依靠网络的传播手段逐渐兴起,使得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冲击。当新闻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时,新闻传播则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出现了新闻缺乏公信力、真实度降低等情况。简要分析了新闻科技的发展现状,并探究了新闻科技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新闻与科技是紧密联系的,新闻传播总是随着科技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闻传播与科技一样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许多学者都试图利用媒介技术的发展划分传播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都是划分传播时代的重要因素,而科技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由此可见,社会文化意识、物质需求和科技发展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新闻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可将其以一种便于传播的形式传递给大众。新闻科技是科技基础、应用和设备的总和,是将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包装成大众乐于接受的各种新闻产品,以此为大众提供信息传播服务,让完整的科技体系为新闻行业服务。新闻科技就如同新闻产品一样,是社会科技系统和社会生产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科技是在信息产生、检验、传递和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信息技术。当新闻信息具有某种特性时,就会利用科技处理新闻信息。能源、材料和信息革命共同形成了科技革命。在新型技术中,最典型的就是“3C”技术,即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
2.1对媒体行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相关人员纷纷开发新的传播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手机阅报、网络访谈等。当传统媒体业陷入或舍弃自身优势或追逐潮流的两难选择中时,当其朝着新媒体方向发展时,不知会丢掉报纸阅读的优势,还是会失去一些利用传统方法接收信息的大众。对于新媒体,虽然它们能快速收集、传播信息,但是,科技的发展、更新速度也让其难以适应,导致它们无法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好比现在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查明出处。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迫切追求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而新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2.1影响新闻的真实性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字编辑方式呈现多样性。新闻作品的岀稿速度很快,采集媒体信息时,只需网上粘贴、复制即可,无需现场确认。当最终的新闻呈现出来时,新闻图片必须准确地展现真实情况,但是,新的科技手段的出现使得新闻经过一定的筛选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在后期剪辑中还会删减,导致人们最终看到的视频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此,将网络图表合成技术应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完全违背了新闻“线媒体与大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新闻发展的新形势下,媒体和大众都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两个团体相互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意义不再只局限于新闻本身,更多的是大众针对新闻给出的评论。由此可见,传统的新闻接收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事件”轰动全国,媒体报道与大众点评如同博弈一般,从一定程度上讲,法院的判决受到了大众和媒体的影响。
3.1改变新闻传播的老旧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使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闻科技传播不能只由传统媒体完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获取新闻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作为一名媒体人,首先要改变有关新闻传播的老旧观念,要将微博、电子书、手机等新型媒体设备与新闻传播结合起来,将新闻科技发展与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新闻的趣味性。
3.2拓展传播工具每一个传播时代的发展都会伴随新型媒体的出现,这样就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而网络媒体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时效性上都优于纸媒。所以,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媒体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加大新闻传播力度,实现新闻的科技传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而互联网是一种能跨越时空,集合、分散信息的超媒体。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分析,现代新闻传播技术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不断优化传统的传播手段。就新闻传播而言,传播手段、工具和技术都是依据计算机技术而组成的网络媒体,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新闻科技的发展,优化了新闻传播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改变现有的新闻传播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传播途径。新闻传播可以使用手机、微博等多种贴近大众生活的高新媒体,以实现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就传播手段而言,互联网集合了各大媒体的优势,以多种方式传播,使传播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科学报道要求将声音、文字、图片结合在一起组成视频。这样做,不仅能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还能使新闻报道更容易被人接受。就传播机制而言,传统的新闻传播只是媒体发出信息的方式,是单向传播,还没有形成互动。而现在的科技手段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老旧模式,使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互动、反馈彼此的意见。互联网具有包容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特征,它不仅为大众建立了一个评论问题的自由网络公共空间,还挖掘出了很多容易被传统媒体忽略的素材。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媒体要建立网络公共论坛,利用手上现有的素材吸引大众的眼球,实现新闻的科技化发展。
3.3改变新闻的传播方式传统新闻是以陈述语气传播一种事实,并没有考虑接收者的需要。近年来,新闻传播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采访者写新闻报道时会在新闻事实中添加故事因素。新闻报道善于从普通素材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新闻内容有理有情,展现人性的真善美,将人文关怀呈现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提高新闻的传播价值。在具体工作中,新闻内容要作出如下改变。
3.3.1围绕读者设置新闻主题新闻要符合读者的思想和观念,根据大众的喜好、接受程度选择报道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等。另外,媒体人要贴近读者的实际生活,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新闻内容富有新意,戳中读者的内心,成功地将新闻内容传递给读者,实现新闻的科技化发展。
3.3.2内容体现出人文关怀新闻报道要在事件、人物的采写中体现“人文”的重要性,以读者为主体,重视读者的感受。尊重、了解、引导读者的新闻传播也能体现人文关怀。新闻素材是决定新闻传播的基础,也是新闻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新闻的“人文性”必须要尊重科学事实。
3.3.3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在新形势下,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除了利用传统的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外,网络媒体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方式报道新闻会比文字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从细节入手,将写作内容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以小见大竞博体育,体现其趣味性,使新闻传播具有可读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要想有效传播新闻,就必须利用科技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内容和形式。目前,新闻科技的发展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媒体人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只是在网络上收集内容,但是,这些信息鱼目混珠,大大降低了新闻的真实度,给新闻科技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婉婷.探索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发展路径[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3).
[2]何复荣.论新闻科技发展的建构与挑战[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4(4).
[3]吴飞.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兼论科技发展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2).
科技是新闻的推动力,新闻传播的发展与科技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同科技发展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纵观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都会对同一时期内的新闻传播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也是作为划分新闻传播时代的依据。
所谓新闻科技,就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及相关技术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内容进行包装的行为。新闻科技是信息在产生、传播、利用等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利用新闻科技对新闻进行包装,能使新闻信息以一种大众所乐意接受的形式出现,以此来实现新闻信息的全面传播,实现科技系统对新闻行业的服务。新闻科技是时展的产物,是社会科技体系和社会生产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传统媒体而言,随着新闻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时代的新闻传播载体和新闻传播方式被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对传统媒体地位的巨大冲击。如果传统媒体不作出改变,则最终会在新媒体形式的冲击下丧失地位,而如果传统媒体追随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则又会失去原来的自身优势,失去报纸阅读的优势以及一部分喜欢传统传媒方式的大众,于是,传统媒体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就新兴媒体而言,新兴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时代优点,比如传播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新闻接受和传播对象广泛等优点,但同时新兴媒体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短时间内无法查明违规网络新闻的出处,无法在快速更新的节奏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等等。此外,新媒体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不同行业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将直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文字、图像的编辑处理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现阶段,新闻作品的成品速度快,且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网络采集时,不需要进行现场确认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来完成,再加上目前以视频方式进行新闻传播的情况较多,新闻视频最终出现在人们面前之前已经过了多次的后期删减,以至于视频所表现出来的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现实的出入,以上两种情况都导致了新闻线 媒体与大众的界限模糊
随着新闻传播媒体的不断更新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媒体和大众的角限也被模糊,在进行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媒体和大众都承担起了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的情况下就演变成为一场媒体与大众意见的舆论博弈,如发生在2016年4月14日震惊全国的“辱母杀人案”,可以说法院两年内进行的不断的审判过程就是一直在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双重影响,并最终在2017年2月17日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杀人的于欢无期徒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闻在其传播和接受模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对传统传播媒体的依赖,伴随着人们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的传播和获取方式更加依赖于微信、微博、博客等传播平台以及手机、移动电脑、iPad等先进的自媒体设备,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媒体人,应主动改变自己传统的传播观念,有意识的将新型媒体设备和传播平台将新闻传播相结合,以此来加强科技发展与新闻传播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及其趣味性。
现阶段,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已俨然成为一个统一的“地球村”,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超媒体,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对信息进行技术的收集和传播,因此,不管是从新闻传播的成本还是效率来说,建立起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新闻传播技术已成为顺应时代的选择发展的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新闻的科技发展,进一步实现了对新闻传播手段的优化。因此,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引入新闻传播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新闻传播进行更为高效的传播。就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手机、微博、平板等信息传播载体得以迅速的开发利用,从而造就了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就传播手段来说,互联网强大的组织能力能将多种传播方式进行集合,以此来丰富新闻传播手段,进而给予新闻传播新的面貌;以传播方式来说,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将需要传递的信息制成视频,这样既能增加新闻传播的认识度,又能有效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样也使得传播的新闻资料更加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就传播机制来说,传统的传播媒体一般是强调新闻资源的发出,是一种对新闻信息的单项传播,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传播媒体的改革,进而使信息在传播时能充分地进行互动和反馈。
互联网的个性化极强,且具有显著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此,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为新闻传播工作带来的优势,通过建立自由网络公共舆论空间的来实现对传统媒体的变革和补充。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能极大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进而实现对新闻的科技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闻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逐渐以故事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于是,传统媒体一改从前单一呆板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在进行新闻传播时添加合理的故事因素,使得整个新闻传播变得有理有据,进而展现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宗旨,使人性深处的真善美得以充足的展现。赋予感彩的新闻传播能帮助人们挖掘出普通新闻素材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新闻的整体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传统的新闻内容应做到以下改变。
对新闻进行传播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符合大众的公共喜好及思想观念,以此来提高民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接受度。此外,媒体人在进行新闻信息的加工时,为了是新闻内容更具生命力,应当加入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抓住读者的内心和情感,进而对新闻内容进行成功的传播,从而实现新的科技化、人性化发展。
媒体人在进行事件和人物的采写时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在涵义,要时刻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注重读者的感情生成。新闻素材是决定新闻传播力度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促进新闻科技发展的基础,但即便如此,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要将读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追求内容的出奇,更应该注重新闻内容的“人文性”。
随着时代多样化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除了对传统媒体工具如纸媒、电视媒体的应用外,新闻传统更是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作用,并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以此来吸引人们广泛的注意力。在进行新闻传播时,要摆脱传统新闻内容的呆板无聊,通过引入时尚元素来增加新闻内容的趣味性,进而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提高现代新闻传播模式下的新闻公信力和新闻真实性,新闻从业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应从实处出发,通过对新闻科技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开发利用,并就新闻传播事业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规避,以此来保证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1]郭兴安.新闻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6(2):43,49.
[2]赵国宁.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4(12):191-192.
学理工科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年实习,第二年就当工程师。大学毕业生当工程师不是新闻,而大学生进企业当工人这个反常现象就可能出新闻。我们都知道,油着了火不能用水救,而位于顺义区李桥镇的首安消防公司就改写了这个常识,该公司通过高科技手段,把消防水变成极细小的水颗粒,在着火的表面形成10厘米左右厚的隔离层,阻断氧气而灭火,被用在大型炼钢厂、油站、图书馆等特殊部门。由于高科技救火设备精密复杂,且一个企业一套设计,生产线上必须是既有学识,又有操作能力,能独挡一面的人才能工作,因而该公司大学毕业以上学历的职工占到80%以上,大学生在生产线上当工人,说明企业科技含量高。
硕士、博士就业形势好、薪水高不是新闻,而南京爆出的50位硕士、博士吃社保就是新闻。高学历人才吃社会保险,说明硕士、博士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说明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与社会发展脱节,说明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
大学生、硕士、博士是科技人才,在传统的社会定位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无论是高还是低,都该引起我们注意,都有新闻等待我们去挖掘。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到春天,农民备好农药、备齐种子没有新闻,但在春耕前,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改变观念,组织专家到农村讲课,推广新的耕作方式和高产优质品种,进行“知识备耕”就是新闻,这个新闻发生在平谷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京郊开通了远程教育网,通过网络指导农民备耕,开辟了科技下乡的新途径。网上备耕标志着高科技在农村全面扎根,从很多角度都有新闻可做。工作方法的转变只是个现象,其本质是科学技术深入农村,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吃猪肉的人大多不知道,屠宰前的猪一般要养6个月,达到90公斤左右重,这时的猪肥瘦适中。顺义区绿健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养的猪4个月左右体重就能达到90公斤。在绿健公司,我了解到,他们采取了与传统养猪完全不同的饲养方式,选用特殊的饲料配方,使猪能在4个月时达到上市标准。
读者都知道夏秋季的番茄、黄瓜最好吃,春天栽种的小苗,到夏季开始结果,深秋季衰老停止生长。由于番茄、黄瓜开花后秧子两三个月就衰老,为了满足市场对本地产番茄、黄瓜的需要,农业部门从国外引进了可全年生长的水培番茄、黄瓜种子,其秧可连续结果10个月,使北京市民喜爱的这两种蔬菜四季生产。
生长期变长或变短,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都在改变着读者头脑中先入为主的知识,抓住了这两点,新闻作品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房子、礼堂,无论大小,墙上都有一层1厘米多厚的灰层。这层灰是为了给墙找平。当您听说新盖的房子墙上不抹灰,是不是会很诧异?这件事发生在房山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和石景山建筑集团,他们采用的清水混凝土技术,使浇筑出的混凝土墙既直又光洁,可以直接在墙面上喷涂料。我在采访时算了一笔账,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抹灰这道工序,省灰省人工,还可以使每100平方米建筑多了两平方米使用面积。
美容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宠物做美容也不再是新鲜事,您听说过给树木“美
容”吗?密云、怀柔、顺义的一些地方侧柏、黄杨等树木被剪成龙盘状、葫芦状、瓶状等,给树木做起了“美容”。当时有的专家说,这样修剪尽管好看了,但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绿化效益,但我还是决定把这一新鲜事报道出来,并且把那位专家的意见写了进去。这篇以《京城出现绿色雕塑》为题的报道发表以后,反响不错,读者看到城市里出现了活的艺术。
如何砌墙,怎么修剪树木,都有不成文的规矩,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这些老规矩。说过,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在这个破立过程中,随时都有新闻发生。
科技发展一小步,我们的生活就会前进一大步。扣住科技发展这个命门,动态地抓新闻,我们就会把读者带到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完)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曾说过,“争夺强权的斗争不仅以政治压力和军事力量这样的传统方式来展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斗争”。而这场赢得人心的战争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传媒在海量的数据、事实面前,它不是照样传递客观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信息加以筛选,经加工整理,强化自己的观点、满足本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需求。这些信息经过传递最终会在国际公众脑海中定格,形成国际形象。所以可以说,传媒虽然并不能决定国际公众的思想,但它却可以左右国际公众的思想。徐小鸽教授就曾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传媒业迅速扩张,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散播信息能力的提升,其实质是对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争夺。在这场较量中,我国由于新闻传播实力较弱而处于劣势。西方媒体包装下的“中国”就是中国在全球信息传播中力量失衡的一种体现。只有在客观分析国际新闻格局的背景下,总结中国科技发展中的特征,才能辨识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科技形象中所面临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信息传播网络,垄断了世界传媒的声音。据相关资料,占世界人口1/7的发达国家占据世界新闻总量的2/3,2、路透社、法新社基本上主宰了全球国际新闻的报道。3 4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滞后,致使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传播中总是处于劣势,它与发达国家的“信息鸿沟”日益加剧,中国也不例外。资料显示,新华社的日发稿量为200万字,为1700万字,合众国际社为1700万字。中国海外发行的报纸只有人民日报等少数几家,美国海外发行的报纸杂志有400多家。中国中央电视台仅第4套、第9套节目实现了全球覆盖,美国的卫星电视节目已经占到全世界卫星电视节目的50%以上。5在全世界的互联网服务器的内存中,中文的信息只有0.4%,而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6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自由散播信息的能力能够增加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劝诱潜力。7中国传媒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对等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中话语权的缺失。由此,中国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哪怕中国通过调整国家的行为表现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活动来努力改善已有的国际形象,很大一部分相关信息也会被西方媒体过滤掉,而达不到国家预期的传播效果。
国家科技形象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科技领域的各个要素在国家科技形象中所占的地位、表现形式和影响力都不同。各要素之间不能替代和取代,更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等同化或平均化。各种科技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国家科技形象的多维性特点。
多种科技要素的综合传递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形象。如果各科技领域协调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统一性,则有利于国际公众对该国国际科技形象的认知。反之,在国际公众中易于形成混乱的国家科技形象。
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科技事业几经波折。历史的原因使得我国各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差距相当大,虽然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成果,但部分生产部门仍保留有十分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这种反差给构建中国统一的科技传播形象造成了困难。
对于国家科技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连续性特征。良好的科技形象基础有利于促进国际公众对科技形象认知的良性发展,不良的科技形象基础则将成为建立良好国际科技形象的巨大障碍。
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会促使特定国家在某一特殊时期进入跃升期,包括科技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国力会大幅提升。这种变化打破了国家科技形象连续性变化的轨迹,更多的呈现突变性。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了重大变革,科技领域也不例外。国际公众“落后的中国”的固定思维在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事实的冲击下,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认识,这是我国科技传播必须解决的一个命题。
当前,科技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这种多元化首先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具体而言,科技传播依托于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期刊、图书、电视、广播等,同时新兴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也对其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组成部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传播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将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者和传播者。这种多元化导致从传播源、传播途径和受众形成复杂的网络。
新闻媒介是舆论的激发器、承载者,它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需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激励国民,维护国家利益。坚持舆论的主导性是科技传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科技传播多元性与主导性是一对矛盾体。对科技传播“收”的过紧,一定程度上会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科技传播内容的可信度较低。对科技传播“放”的过开,则不容易把握对外科技传播的声音。能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中国建立良好的国际科技形象的关键问题之一。
近年来,国内业界专家对于从问题出发的、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技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较少。例如:如何通过科技新闻传播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如何将传媒产业同新兴的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结合等科技新闻传播与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鲜有论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宏观战略研究和总结科技传播的发展状况。上述科技传播的研究着眼于科技传播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这些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指导意义,不能真正解决科技传媒业在塑造国际形象中面临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的业态,伴随其中的是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科技传媒领域和受众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都给商业媒体了巨大的拓展空间。我国在科技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都受到商业媒体强烈的冲击,科技新闻传媒的定位常常在主流媒体、大众传媒二者间游离,个性和特色日渐模糊。同时,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传媒最为重要的新方式,其个性化服务、互动式服务和多媒体服务直接触动了传统媒体的市场根基,在科技新闻传媒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媒体的科技新闻在新闻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总体水平不高,一些部门还将科技新闻编辑部门撤并。据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中国部分中央级报纸及北京市属报纸为期半年的调研统计,科技新闻的平均比例只占3%至4%,个别报纸甚至仅为1.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科技新闻传媒呈现边缘化趋势。
我国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进程缓慢,目前的主流经营模式仍是围绕着传播内容将相关环节联系起来的,这种产业经营实体彼此间相互联系很弱。它对于传播产业的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利用率较低,开发出的产品相对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这种经营模式只是在一个初级层次上运营。对于单个传媒企业而言,经营成本低,运行效率低,产出效益低。而对宏观层面上而言,在社会维持如此低效益的经营实体则需要付出很大的经营成本。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进程缓慢直接导致中国科技新闻传媒业缺乏同世界传媒集团竞争的实力,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受制于人也就不奇怪了。
我国在科技新闻传播中对内、对外传播方式不加区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对科技事件,通常用对本国国民的传播思路和传播方式对国际公众。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受众对于同一种表达常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有相反的效果。乔舒亚库珀雷默在《淡色中国》一文中也提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传播信息的误读。文中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郑必坚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这一说法是对“中国”回应。汉语的“崛”是一种象形文字,看起来像一座略有裂痕的大山正在被什么东西冲破。这个字也许在地理学意义上所做的讨论多于国际政治意义:它描绘的是一场地震。“peaceful rise”这个词在国际知识界广为传播,随之产生的效果却与郑必坚的初衷相悖。8
由于我国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发展不足,整体新闻传播能力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科技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媒体。话语权的缺失导致西方媒体帝国可以根据其国家利益的需要筛选中国科技信息,影响甚至左右本国国民乃至国际公众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舆论导向。即使中国科技传媒将部分中国科技的实际状况通过部分渠道传递到国际社会,但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经过多次信息丢失,最终在到达受众时信息很可能与现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出入,因而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是指由承担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技普及与推广等科技传播任务的机构、组织(包括各类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专业学会、科技出版机构、科技媒体组织、科技咨询及中介机构等)构成的网络系统。9在我国科技传播实践中,专业科研单位、科技教育机构和科普组织各自拥有相对固定的从业人员团体,组织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联系较少,没有有效整合专家资源,科技传播体系还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以孤立的传媒资源与国际高效运转的传媒体系抗衡显然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构建适宜科技新闻传播特色的定位和经营模式是决定科技传播单位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新闻单位过去属于事业单位,缺少考虑市场因素,因此从业人员结构缺少市场营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人才。这对于科技新闻传播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及其不利。
同时,科学技术向纵向深度发展和横向交叉发展,要求从事科技新闻传播的工作者不光具备新闻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准确把握科技事件对社会经济所蕴涵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沿袭前苏联文理分科的模式,从事新闻的工作者专业层面较单一,对科技成果进行二度创作有很大的难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还不适应科技快速发展下科技新闻传媒的新需要。
科技新闻以科技发现为主要报道对象,尽管报道内容有差别,但其中一点是共同的,即科技知识在科技新闻中必然存在。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科技发现报道随意化、盲从化;第二,自然事件报道求快化、求新化;第三,科技人物典型报道模式化、简单化。
面对扑面而来的科技新发现,多数记者很重视,很快将之报道出去。但在报道中,一味求快,就容易产生失时报道。报道者往往对科技发现持有积极的倾向性态度,但如果分析不站在科学的客观的立场上,即使是善意的赞扬,也会导致受众对新成果的过高期望,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最终会否定成果的学术价值。在意外事件报道中,由于时间有限易于只重事件表象而忽视了本质的真实。宣传正面典型人物,片面强调优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报道出的人物与实际中的人物产生很大距离。这些都会造成科技新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9月17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科普盛会――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神州大地同步举行。这也是今年5月底“科技三会”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科普活动。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普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江西,经过多年探索,科普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挑战,如公民科学素质如何提高、科学教育如何从娃娃抓起、“互联网+”时代下的科普何去何从等。笔者从事科技报道多年,针对这些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曾走进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听取经验和建议,写过不少科普性质的科技报道。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江西科普的现状以及科技新闻应在中小学科普教育中的责任与担当。
不久前,省科协公布了江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情况。数据显示: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仍然是我省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根据国际通用的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体系调查,2015年江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5.1%,还没达到全国6.2%的平均水平。
没有科学普及,创新无从谈起。科学的未来、创新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在青少年,科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科学教育抓起。因此,如何把科技报道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不同层次尤其是中小学读者,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探求的目标。在江西,科技新闻中的上乘之作、通俗生动之作、有价值有新意之作较少。不少科技新闻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形成一种“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局面,归结到一点,还是科技新闻写得不够生动有趣。从事科技报道近10年的笔者,在推动科技新闻在科普教育中应“有趣有料有作用”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育必须让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乐趣,科技新闻就必须传递出这种快乐,让青少年感受到科学是有温度的、不是冰冷的,科学就在大家的身边、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一次,笔者采访一场科普报告会。没想到,这场讲座点燃了一位小女孩对星空的好奇竞博体育。回家后女孩就让妈妈下载了星图,并用星图认识了蓝色的织女星、红色的火星……一堂生动风趣的报告,激活了孩子对科学的渴望和热情,或许这正是科学普及的魅力。笔者把这一细节写进《让科技馆流动起来》稿件,鼓励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不少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呼声。
真正的素质素养一定不是“灌输”的,而是在生动鲜活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领悟和积累的。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比如,科学教育难免被考试指挥棒所牵引,但在2015年4月,第30届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风向标变了,它是省教育部门宣布科技竞赛与高考加分、保送脱钩后的第一场比赛。笔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从火爆程度来看,我省青少年参与热情不降反升。为此,笔者抓住“大赛与加分、保送脱钩,消除了一定的功利色彩,反而更能回归本源”的特点,采写出《不做“功利派”,做科技“快乐派”》稿件,回归到“科技创新需要的就是青少年本身的兴趣与热情”这一主题。此稿的意义在于,当前创客教育正在蓬勃兴起,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多转变视角,推动创客精神进课堂,让青少年在奇思妙想中动脑动手,增强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以科技馆为例,科普场馆生动地体现了科学教育的魅力。但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们喜欢的科普产品较少,科学教育不系统,科普场馆不能满足日渐高涨的需求。2015年5月13日,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对外免费开放的92家试点科技馆名单。然而,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江西只有上饶市科技馆进入免费开放行列,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省科技馆都没有纳入其中。
经过多方调研,笔者发现是体制原因导致省科技馆没有列入免费开放范围,为此根据科技馆隶属关系和经费限制因素,写出了《全国免费开放92家科技馆 江西为何只有一家》稿件,指出从长远看科技馆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江西需要更多地在科学普及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建树的科技馆。此稿引起了中国科协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省科技馆的免费开放进程。一年后,江西省科技馆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笔者认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科技馆的免费开放,将使青少年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使整个社会更加理性。以科技新闻推动科普教育,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网络上关于引力波事件、关于“天宫一号”的“刷屏”,让我们见识了网络科普的厉害。当前,科普作为“量大面广”的社会活动,“点对点”的方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时代要求。科普必须更多“上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覆盖广度和传播深度。同时,科普上网需要更加规范,要关注传播“热点”,更要丰富传播内涵,让理性的旋律越唱越响,让谬误的声音没有空间。
也因此,每逢重大科学事件发生,都是新闻工作者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的大好时机。如今年1月10日,是一个载入江西史册的日子,我省1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数首次实现两位数。更为可喜的是,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领衔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中唯一的一等奖,实现了我省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国家三大奖种中对原始创新难度、自主创新水平、推动科技进步作用、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小等综合性要求最高的奖种,一等奖经常空缺。我省能够拿到发明奖一等奖,标志着江西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重大提升,江西科技发展实现了重大历史性跨越,凸显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此,笔者在前期的采访中做了充分准备,不仅以消息、通讯、评论等形式在报纸上全方位反映江风益的事迹,还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通过“江西日报时政头条”进行推送。不少读者认为,硅基LED技术专业性很强,但“江西日报时政头条”的报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诠释出最新的科学知识,做到了传播科技事实与传播科学精神并举,让读者意识到硅衬底LED技术对人类照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稿件也得到了江风益的肯定,其本人也对该条微信进行了转发。
对此,笔者的感触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深入发展,全民上网成为大势所趋。众多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科普方式层出不穷,新闻应用、微信、微博等资讯类媒体成为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的主要渠道。因此,科学传播的内容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二次传播。比起明星八卦,科普是一种正能量,对转发者本人的形象也是一种加分。而这样的传播效应,正是互联网+科普的机会。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但当初人们研究并利用是为了制造武器——。是利用核能,能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裂变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梯恩梯当量,有巨大的杀伤破坏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造成了无数的人民断送了性命。而现在的利用,更多的是用来建造核电站,把核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做贡献。
还有比如电脑。我们上网查资料、看新闻、增长知识、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文字处理、娱乐、辅助教育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当然好。可也有不好的,如果是上网玩游戏和上不良网站那就是不好了。就是说电脑对什么人来说都有好处和坏处。对上网查资料、看新闻、增长知识、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文字处理、娱乐、辅助教育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是好的;对上网玩游戏和上不良网站的那是不好的。这是使用的人使用的正确不正确的问题。
因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也有坏。好和坏都有使用者自己来决定的。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它的利弊也是由使用者来决定的。
科技新闻宣传工作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先进文化、科技政策、科技信息,营造创新环境,推动科技进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科技新闻宣传可以使人们从宏观上、全局上、战略上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大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提高各方面工作的主动性,形成合力。安徽大力实施创新推动战略,200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和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芜蚌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同时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新闻媒体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以大量丰富、翔实、典型的宣传报道,向全社会传播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及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突出安徽创新发展的特色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试验区实施意见中提出建设总体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市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科技新闻宣传应紧紧围绕总体建设要求,细化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二是进一步聚焦核心项目实施、核心企业培育、核心区域建设“三个核心”。三是高度关注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改革成果等“四大成果”。
如何把重大题材报道好,就需要找出科技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区域经济能够产生带动作用所体现出来的核心问题,把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能起到带动作用的关键发展模式表现出来。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中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新闻工作者深入思考,开展深度报道。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培育,优势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获得股权激励等国家重要政策支持,面对发展机遇,先行先试的经验总结。三是体制机制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等。
科技新闻宣传要在形式上创新突破。改变简单说教灌输,把人民群众放在主置,把人民群众设定为第一知情人。只有让群众易于了解和掌握科技新闻宣传中传递的信息,才能引起最广大群众的共鸣和反响。特别是对于重大科技成果的新闻宣传,既要科学准确地宣传先进科技成果是什么,更要解释好重大科技成果解决的问题、其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
在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一周年之际,《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内媒体曾开辟“聚焦合芜蚌,建设试验区”宣传专栏,集中宣传试验区建设取得的各项成效,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已将近三年,许多新的成效和经验不断涌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量非常具有价值的素材值得深入的宣传报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十二五”时期更好地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最近,国家将合芜蚌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示范区作为“3+1”试验示范区序列,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合芜蚌试验区以及全省的创新发展也逐步在全国彰显了自主创新作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张名片和一个品牌的影响力。因此,一方面省内媒体之间加强沟通,另一方面更要加强与中央及省外媒体联合互动,集中对重大科技新闻开展宣传,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开展更为丰富的新闻宣传,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
塑造典型,引爆全民创新热情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推动自主创新为己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在各自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不断作出新贡献。但是,每一项科技创新,都需要科技工作者有勇气、有智慧,敢于担风险。他们凭借一份责任、一腔热血、一份执著、一腔激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树立了刻苦钻研、大胆开拓、争创一流的典范形象,是学习的楷模。新闻媒体发现并广泛宣传报道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既可以为科技人员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争做科技创新先锋,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又可以通过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使全民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搭建平台,助推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好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适的“婆家”,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很多企业虽然具有引进技术的愿望和实力,却找不到适销对路的技术项目,彼此失之交臂。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院所,与资本、产业和人才相融合,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成果价值,或由新闻媒体牵头组织成果会、展示会、交流会,积极搭建与市场对接的宣传平台,有利于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毛病,使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减小部分科研成果转化成本过高对企业的压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果转化,让更多的企业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的依赖度与期望值与日俱增,这已成为当今时展的潮流。然而,科技创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进步,科技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只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才能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全面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热潮。在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要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大潮流中来,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但新闻媒体要一如既往关注科技进步与创新,而且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科研院所,深入工厂车间,与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时生动反映基层一线科技创新的新实践、新动态、新成果,并深度挖掘和报道各地以科技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经验、新举措、新成就,为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注热点,培养公众科学素质给西瓜“打针”可能吗?我们身边有没有“打针西瓜”?转基因食品能吃吗?吃竹笋会得癌症吗?……一方面,针对社会上的类似争议,新闻媒体要及时进行报道,提供数据和鉴别真伪的方法,让公众自己去判断分析;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通过议程设置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媒体的热点话题上来,普及科学技术,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公众自己会形成判断,养成理性分析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能力,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
开辟专栏,强化科技创新宣传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除了常规报道之外,新闻媒体应该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联手,精心策划,开辟专栏,开创科技宣传新阵地。专栏的设计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受众阅读习惯,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方式,增强开放性,强化互动性竞博体育,打开社会了解科技发展的窗口,扩大科技创新宣传的受众面。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发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专栏尤其要加强对民生科技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问题征集或通过定期邀请科技人员接听热线的形式解答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技术难题。诸如“在阳台上能不能用花盆种菜?”“、家用照明灯能不能用上太阳能?”等等,以此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与便利。搭建舞台,挖掘选树创新人才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人才。发现和使用现有的创新人才、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创新资源,通过创新人才的竞争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成果。新闻媒体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社会号召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整合社会资源能力。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社会资源,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参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挖掘、选树和宣传,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首先,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科技、人社、工信委、人才办等部门和科协,组织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手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立足岗位投身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其次,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相关部门面向所在地区公开征集技术难题需求,尤其是广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相关需求。汇总整理后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抛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合作竞博体育。最终竞博体育,通过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从而发现、选树和宣传创新人才;再次,新闻媒体通过组织评选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和优秀成果来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时代呼唤创新,创新主导发展。在科技创新未来之路上,新闻媒体必将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实现更大作为。
时下的期刊尤其是学报之类的学术刊物,大凡有为文章贴上标签的,清一色的“文献标识码”字样频频袭来。殊不知,这其中一直以
谈高校教材文字编辑的编辑行为 增强文字编辑的美感 现代文字编辑的素养与能力探析 读图时代文字编辑者的生存思考 浅议电视民生新闻文字编辑的工作 电视民生新闻文字编辑的工作分析 数字出版环境下文字编辑的责任 新时代文字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探究 现代文字编辑的素养与能力探究 浅议电视民生新闻文字编辑 策划与文字编辑:不宜分而治之 美术编辑怎样与文字编辑“对接” 关于电视新闻的文字编辑工作的探讨 论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编辑质量 试论新形势下文字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电视台文字编辑工作的素质与修养分析 谈从新课程标准把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动向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文字编辑和视频编辑的统一路径 打造超强体贴文字编辑器 文字编辑助力书籍装帧锦上添花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M]//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3版. 北京: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485.
[5]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M]//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3版. 北京: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32.
[6]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测绘总局,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M]//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3版. 北京: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37.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服务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线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知情权,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职责。社会的各种信息量抢夺着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寸角落。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闹市街区,商场、地铁等地方,商品广告无一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国的传统科技新闻传播模式已经不为大众接受。电视台都减少了科技新闻的播放量,导致我国科技新闻停滞不前,我国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来看,对科技新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国大部分有学识的人都觉得科技新闻是传播一些发明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用科技新闻的形式传达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状况与最新的发明发现、成果等事件的认识。其实从新闻媒体自身来看,来自内部科教部的新闻大部分是科技新闻,从读者角度看,以报道科研成果、科研人物和科技发展事件的新闻都属于科技类新闻。我国将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工作者的成就、科技界的活动通过科技新闻的方式让受众分享,将科技正能量带给受众。科技新闻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
受众来自全国各地,只要在科技新闻传播的时候接收到信息的人员都叫做受众,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增加大量的受众。因此大量的受众接受到科技新闻并传播内容,是科技新闻发展的主体。
在受众比较广泛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受众的混杂性。受众的知识文化、贫穷富贵都会有很多的差距,倘若我们能处理好这些差距导致的传播问题,那么我们的科技新闻传播水平就又完善了一步。
如今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方式,受众能在参与新闻传播的期间而不泄露自己的身份,比较的隐蔽。所以当受众对科技新闻有什么意见看法的时候,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加强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准确率。
在如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中,科技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尊重人、吸引人、发展人的原则。在这种人文关怀强烈的情况下科技新闻大大提高在受众心中的好感度,对科技新闻的传播带来极大的好处,科技新闻展现的是我国科技的发展之路,科技的发展是可以传承的,因为科技是人一点一点发明出来的,因此针对人类的文化也是我们在科技新闻中可以传播的内容,将科技发展的历程与人文文化的长河相结合,引起受众的共鸣。用各国的不同历史背景作为科技新闻吸引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科技的发展历程。用科技新闻丰富和拓展人类文化,用科技新闻呈现每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征,体现各国之间伟大的历史文化,引起爱国人士的共鸣,使受众对科技新闻的存在更加尊重。
由于科技新闻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会导致受众听不懂,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科技新闻的从业人员应该研究一些在表达上更通俗易懂又不改变新闻总体意思的表达方式。为了实现语言的通俗化,我们可以从几点做出改进:第一点,在内容的开展之前要注意换位思考受众会对哪些内容、哪种表达方法更感兴趣[ 2 ]。第二点,在表达的过程中多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能大大提高通俗化的效果,对通俗化有着明显的加强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综合起来就提高了文章的亲和力。第三点,在科技新闻中使用少一点太过精准的数据,太过精准会让人产生乏味感。第四点,多谈细节,一般细节都是不太专业的东西,是人们日常观察得来的,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第五点,运用历史背景,比如说航天飞机,大多人都想要知道航天飞机的历史背景。比如是谁最先研究的,如何发展的。受众群体对这些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科技新闻当中,适当地融进这些丰厚的知识内涵,也能有效利用通俗化的边际效应,提升通俗化的档次。
套餐模式是指将新闻的主要内容中加入一些相关联的图片、视频、背景等使内容更加全面的知识。这些年,这种套餐传播模式在新闻传播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却没有将其更好的使用到科技新闻方面,所以可以将科技新闻应用一些套餐模式,在介绍一些科技知识的同时多展现一些视频、图片引起受众的兴趣。而且使用套餐传播方式可以增加科技新闻知识点的全面性,丰富新闻的内容,使新闻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将科技新闻和套餐新闻传播模式相结合,能更好地提升科技新闻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倘若在科技新闻传播的期间,受众能够参与到我们内容中来进行讨论研究,这样会提高受对我们科技新闻的关注度。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络、手机、QQ、微信、论坛等软件建立一个讨论区,讨论区可以为受众解决一些不懂的科技知识,也可以讨论一些新闻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改进新闻的不足之处,全面性地针对不同的观众进行完善。因此这种让受众参与进来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关注度,还可以改进新闻传播时的不完善的地方。
在科技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竞赛评选类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竞争性的话题都比较感兴趣,选取科技新闻中的一些题材,将其竞赛内容通过有奖励的方式到网上,这样可以引起受众的激烈讨论,提高新闻的关注度,特别是在评选快出来的时候我们更要把握好这些时间段[ 3 ]。但是我们在评选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不让受众产生不信任感,而且在选取题材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选取一些规范的,科学的科技知识,让科技新闻全面的传播一些正能量的知识,提高受众的好感率。
科技新闻的报道主题都是一些科技专业知识,大多数受众看了都会觉的枯燥乏味,即使有兴致的看一些,也很难将其都看完,因此我们把一些科技类的知识点与他的背景来历结合讲述成一个个故事的形式,这样受众在观看的是时候可以提起他们的兴致[ 4 ]。特别是在节目的开始用一些幽默的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住受众的关注,一般故事都是完整性的,当受众进入故事情节中就不会离开,等反应过来发现新闻已经结束了。而且这种故事的形式可以提高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更好的接受科技知识,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受众提高了对科技新闻的兴趣度,也提升了受众对科技新闻的关注度,这样就可以促进科技新闻的传播和发展。
科技类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科技事实可以是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且科技新闻是传播一些正能量,呈现我国发展,科技水平等弘扬科技的报道。因此在如今科技新闻发展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受众的角度改变科技新闻的传播方式,因为受众的心理与需求影响着传播效果,使科技新闻为人们思想发展带来好处。
[1]徐博海.浅谈基于受众需求角度创新科技新闻传播模式[J].新闻传播,2016(11):80,82.
[2]虞杰.从受众视角下分析科技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J].科技传播,2015(6):44-45.
[3]宋含蕊.受众视角下科技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