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站竞博体育C位!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08
 竞博体育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破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知识更新快,善于把握前沿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拘一格集聚青年科技人才。航空工业各单位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关心的主要问

  竞博体育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破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知识更新快,善于把握前沿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拘一格集聚青年科技人才。航空工业各单位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关心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扎实的支持举措,从成长的舞台与空间,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与保障,再到人才的评价导向与标准等,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帮助他们走好科研“第一步”。

  在中航西飞,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有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还有专业顶尖的技术人员。

  2020年,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中航西飞成立中航西飞博士工作室。借助大飞机创新原、秦创原等科技创新平台,怀着航空报国理想的一群年轻人,相聚在一起,参与到祖国“明星飞机”的生产与研发过程。

  这些青年科技人才潜心钻研,围绕复合材料制造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前沿技术探索,深耕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博士工作室遵循“借力+合作”原则,与一批有较强基础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并在科研生产中得到了工程化应用。

  现在,他们考虑“萤火之光、聚炬成阳”。2023年,西飞工会召开鲲鹏集群“博士+工匠”共融共促座谈会,让博士工作室与劳模工作室结对共建。青年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合流,围绕复合材料制造关键工程问题,制定了资源共享竞博体育、协同攻关计划,有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并为工作室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站“C位”,航空工业通飞连续3年部署开展“鲲龙杯”微创新大赛,源源不断汇聚航空科技创新青春智慧。

  2023年4月,通飞公司以“创无止境、新意有你、奔向未来”为主题,启动第三届“鲲龙杯”微创新大赛。大赛以打造通飞创新“大后方”“动力源”和“新名片”为目标,明确“领先创新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小创新驱动大发展,着力打通企业发展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办赛方针,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在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降本增效、商业拓展、管理模式等方面变革创新。

  大赛历时6个月,共吸引18家单位、173个项目、600余人参赛,内容涵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9月7日,“鲲龙杯”微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通飞所属10家单位24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进行巅峰对决。

  通飞持续把“鲲龙杯”微创新大赛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汇集地”和青年创新人才“蓄水池”,为航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试飞“大拿”是如何养成的?穆阳,材料学博士,201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同年8月进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工作,2018年获评副高级研究员,2023年获评正高级研究员,很快又获得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一个初生牛犊,如何取得如此佳绩?这还得从“一人一策”博士培养机制说起。2017年,针对穆阳的材料专业背景,试飞中心专门策划试验机改造项目,让还是新人的穆阳“挑大梁”。

  在项目推进的大半年时间里,试飞中心为穆阳团队提供各类科研资源和生活服务保障,让他安身安心安业,心无旁骛搞科研。最终,穆阳带领团队,优化了设计与改造,完成了试验机升级,构建了从材料选型设计、方案设计、安全性评估、测试评估到使用维护的一体化改造技术路径,助推科研试飞提质增效。

  在试飞中心“英才工程”战略的推动下,科研试飞120余个专业领域的“穆阳”正在涌现。

  像许多新入职的年轻人一样,刚走出“象牙塔”的王珏,面对航空工业沈飞的具体工作,感到无所适从和迷惘。

  面对新入职的种种困难,公司搭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出台的培养措施,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公司配置“职业导师”和“技术导师”,为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提供引领。

  沈飞构建“工作实践(轮岗、挂职等)+人际学习(导师带教、专家讲课等)+培训(三校学习、平台培育等)”多元化复合培育方式,进一步使新员工开拓了眼界、提升了能力。

  王珏很快从毫无工程经验的“小白”蝶变为公司技术专家。从参与第一款产品研发到独立完成产品研发,从只负责文档工作到负责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她的个人发展计划始终与公司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相连。沈飞“横向连贯、纵向贯通”人才培育模式,帮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实现科研初步积累。

  2022年底,航空工业洪都数控机加厂高级主任工艺师向兵飞接到一个“大活”担任分厂的项目主管领导,全面承担项目抓总工作。

  项目抓总,事关设计、工艺、生产以及质量等全链条,需要组织协调的范围更广,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复杂。向兵飞是一名年轻的工艺师,还从未抓过型号任务,他能胜任吗?

  向兵飞有足够的底气,因为洪都公司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在技术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洪都公司充分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在项目中去磨炼、去检验、去识别。

  许多与向兵飞有相同经历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重要任务中扛大旗、打头阵、当先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闯敢试,充分发挥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力军作用。

  航空工业沈阳所设计员黄维宁入所仅3年,就通过双向交流机制,来到南方,一心一意投入扬州院建设。

  他独立承担扬州院相关专业的建设方案起草与编纂任务,用一本本实操性强的指导书目,完成本专业“从无到有”的创建任务。

  沈阳所双向交流是促进厂所融合、南北协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沈阳所以“素质培养精准化、知事识人科学化、选拔任用规范化、从严管理日常化、正向激励差异化”五大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实施基层“墩苗计划”,开展厂所挂职、全产业链挂职等,加强青年骨干培养;利用先进的测评手段,进行专业评估,提前识别高潜人才,促进梯队建设;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干部队伍分析,为年度选人用人提供依据。系列举措激发人才思想活力、组织发展潜力、干事创业动力、创新创造能力,为沈阳所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022年8月,对刚入职两个月的航空工业成都所新员工林杰而言,是一段备受煎熬的日子。

  当时,不容耽误的型号进度和繁琐的协调工作,让新人林杰压力倍增。他甚至有些畏惧。林杰的思想文化导师、总体部门领导李军,及时察觉到林杰的不安。他主动找到林杰,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干型号工程就是要敢担当、能作为,信心是在磨炼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朴实的话语给了林杰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也用实际行动出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啃”下入职后第一块“硬骨头”。

  林杰还有一位专业技术导师,资深研究员吴启兵竞博体育。大到专业未来发展,小到日常工作记录,他无不细致叮咛。导师“压箱底”的专业指点,帮助林杰飞速成长。

  成都所为新入职员工配备专业技术导师和思想文化导师,“双导师引路”为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第一步”把好了“方向舵”。

  “航空工业昌飞为青年科技人才职业成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人才都能发光发热,在这里工作有奔头、精神有寄托。”直升机分类分簇智能数字化精益生产单元构建团队骨干成员,31岁的刘佳林感触颇深。

  ▲刘佳林在智能柔性示范生产线年,刘佳林从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昌飞。第二年,他被选入旋翼系统制造总厂筹建团队,2019年被列入昌飞“双鹰”人才培养,2020年被选入直升机分类分簇机加生产线筹建团队,负责钢钛关重件接头及支座智能化柔性生产线论证和建设工作。

  让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昌飞公司打造干事创业“舞台”。经过两年的努力,全新的分类分簇智能柔性示范生产线全部建成,突破多项生产线建设关键技术。对标一流,刘佳林和团队成员开展了典型零件试制,并形成系列典规、指令、工艺指南,为生产单元配备智能管控系统、智能分析平台、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系统,成功打通了新生产线投产技术质量程序工作流程。

  “平均年龄33岁”“跨学科青年人才”“跟踪领域前沿”“承接急迫需求”,这是金航数码工业软件学习小组的标签。一次研讨中,指导专家提出“目前对概念的认识不清晰、掌握前沿不及时”,学习小组迅速聚焦前沿数字技术方法,收集近300份资料。在“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节奏下,一个架构清晰、理念先进的论证方案很快成型。

  成立学习小组、搭建展示舞台、选树优秀典型、纾解困难烦恼金航数码党委坚定做青年人才的“引路人”和“知心人”,推出更具针对性、更加多样化的措施竞博体育,加强人才科研能力的“点对点”培养和跟踪式服务。成立工业软件、数字工程、数字化转型3个学习小组,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技术骨干上讲台”活动;与青年人才座谈交流,倾听心声、答疑解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打造“职工小家”,开展解压专区,关爱身心健康一系列举措为数字化建设注入“青春力量”竞博体育。

  近日,一场“零距离”访谈在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赋能工程中心举行。考核组与“青苗”学员进行40分钟逐个面谈,收集其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分析能力状况、性格特点,判断岗位胜任程度,为下一阶段培养提供参考。

  “双青”计划是直升机所“十四五”期间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举措。2022年,直升机所首次实施“双青”计划人才培养工程,经过层层推荐、审查、选拔及测评考核,确定首批81人入选。其中,面向拔尖技术人才培养的“青蓝”学员39人,面向高水平管理人才的“青苗”学员42人。通过专题培训、跨领域挂职锻炼、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造青年人才成长平台。

  “双青”计划实施一年来,通过理论育才、岗位壮才竞博体育、全程护才等,直升机所初步构建了“双青”能力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模型,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